
学院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学校“湖南农业大学2025年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要求,推动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人文与外语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特制定本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活动目标
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积极推动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五自”质量文化,以评促建,意见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立足外语学科特色,开展国际文化月活动,营造学院国际化文化氛围。
3.聚力学风建设,开展学风日管活动,营造“勤学、乐学、善学、好学”的学习氛围。
4.细作农耕文化传译实践,打造涉农语言服务品牌。
二、活动主题
“五自”引领·言值赋能——外语人才培养进行时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季红琴、袁光敏
副组长:范丽群、刘燕娟、周芬芬
成 员:各系部主任、教务办、学工办、学科办、语言管理中心
(二)职责分工
教务办:统筹并协调教学相关活动安排(思想大讨论、教学检查、教师培训等)。
学工办:负责学风建设、文化活动建设以及学生活动组织及宣传工作。
各系部:落实“本科教学人人过关活动”、“科研转化教学资源案例征集”等具体任务。
语言学习管理中心:配合实践教学环节检查,保障语言实验室设备运行。
四、活动时间
2025年4月8日—5月31日
(一)制定计划阶段(4月8日—4月15日)
教务办牵头,联合各系部、学工办制定学院活动方案,于4月15日前报教务处。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5日—5月23日)
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结合学院特色创新形式,确保全员参与。
(三)总结报送阶段(5月24日—5月31日)
各责任科室、系部汇总活动成果,形成书面总结,5月25日前报教务办,5月31日前提交学校教务处。
五、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
研讨主题:
(1)组织“新时代农业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改革与转型”专题研讨会;
(2)开展“涉农语言服务与实践”专业特色课程创新教学与改革教学研讨;
(3)开展“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教师沙龙和教学观摩;
(4)人工智能赋能外语教学的教学研讨。
研讨形式:
(1)基层教学专题研讨会:(5月15日前,各教研室至少组织1次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
(2)学院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会:(5月20日前);
(3)学院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研讨(4月20日前);
责任单位:教务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二)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行动
(1)开展学风日管活动,开展常态化课堂检查、早自习检查、学风督查、学风景气表、劳动教育等工作,强化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严谨有序,高效提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
(2)开展学风建设周报活动,通过常态化检查,开展常态化反馈和改进,建立学风保障机制。
(3)开展“外语学习π·学生成长沙龙”活动,定期组织优秀校友、学长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交流活动,企业导师、健康成才导师与学生面对面活动,促学生成长。
(4)开展 “语通中外.绽放风采---国际文化月”活动,突出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实践和应用,营造国际化文化氛围。
责任单位:学工办
(三)开展“本科教学人人过关活动”
1.教师个人备课(4月20日—5月20日)
每位授课教师要对 10-11 月的授课内容进行再次备课,重点对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目标,革新教学设计,着重考虑课堂教学效果、课程思政融入、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应用、互动课堂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等,进一步美化提升授课用PPT,并且应反复演练。
2.集体磨课(4月22日—5月20日)
各基层教学组织开展集体磨课活动,着重对每位老师10-11月的授课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确保人人过关、课课过关。
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课程团队为单元,每周开展1次集中磨课,重点打磨专业核心课程,邀请学院领导、督导、骨干教师线上线下指导(至少1次)。
3.学院检查(4月21日—5月23日)
学院成立检查组(教学副院长任组长,督导+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参与),抽选每位教师1个授课单元试讲,重点检查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课堂互动效果、信息技术运用、学生学习成效反馈等。
责任单位:教务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四)开展期中教学工作检查
1.教学进展检查
对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本学期教学任务,认真排查理论课及实践环节的开展情况:理论课教学周历提交、审核及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超前或滞后现象;实验、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安排、实施及进展情况。
2.教学规范检查
(1)教学文件,包含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课件PPT、课程考核材料、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实验实践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表等。
(2)作业布置与批阅。主要检查各门课程作业布置方式、数量及评阅情况。
(3)调停课。主要检查本学期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调停课等教学异常情况及手续执行情况。
3.教学质量检查
(1)听(评)课。对照《湖南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听课管理规定》,主要检查党政领导、教学督导、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及教务秘书听(评)课任务完成情况。
(2)教研活动。主要检查本学期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包括是否按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内容记录完整、过程总结到位。
(3)师生座谈会。围绕师德师风、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方案优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工作拟定议题,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或毕业生座谈会、院领导接待日,听取师生对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意见与建议。
责任单位:教务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4.教学材料检查
主要检查 2023 届、2024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材料;2024-2025学年课程考核相关材料;近三年各专业实践教学档案材料等。
责任单位:教务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五)组织新一轮审核评估业务知识学习
通过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基层教学组织研讨、专家报告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员师生培训。 主要学习 《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教 育 教 学 审 核 评 估(2021-2025)工作指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教工版、学生版),了解新一轮审核评估相关知识、高等教育常识以及学校(学院)本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特色、举措及成效,在全院上下形成“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支持评估”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教务办、学工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1.组织教学能力专题培训
(1)人才培养团队工作坊培训:学院成立5个人才培养团队:翻译工作坊、跨境电商团队、语料库团队、出国语言培训、学生学科竞赛团队,并不定期开展企业导师和专家培训,提升教师跨学科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2)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3)基层教学组织内部研讨:各基层教学单位组织教师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与学习,提升跨学科知识和复合应用能力。
2.举办教学公开课活动
(1)示范型公开课(学校层面):至少推荐1名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示范型公开课。
(2)研讨型公开课(学院层面):要求2023年以来新进教师、上新课教师全覆盖,课后组织同行评议,形成《课堂教学诊断报告》。
责任单位:教务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3.组织教学竞赛
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开展学院选拔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责任单位:教务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七)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案例征集
聚焦“语言服务”“农耕文化传译”“青禾传译志愿服务”等专业特色,征集优秀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组织各基层教学组织结合本单位优势开展案例撰写和征集,突出教学成果转化的效果,汇总后推荐至学校。
责任单位:学科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八)质量文化建设研讨活动
开展学院“质量文化建设研讨活动”,系统梳理学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总结学院质量文化建设的举措、成效与特色,并就深入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形成《人文与外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
责任单位:教务办、学工办、各基层教学组织
六、实施要求
(一)突出专业特色。活动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守语言本,强农科肌,铸人文魂”的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围绕“厚基础,强实践,融农科,扬人文”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精耕‘三色’课程育人,细作农耕文化传译,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创新活动内容,突出活动实效,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教学质量活动。
(二)强化协同联动。各办公室之间、各基层教学组织之间密切配合,形成“教师-学生-管理”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宣传报道。要加大质量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站、移动平台等新兴媒体手段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四)注重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要对“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学院要对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并对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和优秀成果进行宣传。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