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类存在广泛的情感与心理需求,涵盖从爱与归属到自我实现等多个层次。如何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做到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一直是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课程教学团队在不停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积极改革和设计,课程教学团队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秉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单一授课模式,从多维度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精心设计了主人式管理、竞猜式游戏、互动式参与、戏剧式体验和魔术式表演等五个特色教学板块,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并通过游戏竞猜、道具互动、戏剧体验、魔术表演等模式,让学生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权利”、“乐趣”和“归属感”等需求,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专注学习,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主人式管理:多元角色自主负责班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教老师的,学生学自己的,学生很少参与到老师的课程设计中来。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老师的课程设计中来,共同构建师生共建、学生自治的班级教学生态,是教学团队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主管理能力,课程在班级内设置了“特级助手”“首席摄影师”“在线讨论点评大师”“课堂锦衣卫”“气氛组成员”“夸夸小能手”“建议小当家”“讲台清洁工程师”等多元角色岗位,让学生深度参与班级管理与教学活动。
“特级助手”协助教师完成课堂准备、分发材料等工作;“首席摄影师”负责记录课堂精彩瞬间,用镜头捕捉同学们的学习风采;“在线讨论点评大师”需在课后线上讨论中,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专业点评,促进知识交流;“课堂锦衣卫”则维护课堂纪律,保障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气氛组成员”通过幽默互动、创意口号等方式,调动课堂氛围;“夸夸小能手”善于发现同学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与赞美;“建议小当家”收集同学们对课程的建议,为教学优化提供参考;“讲台清洁工程师”确保讲台整洁,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岗位,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组织、沟通和管理能力,还增强了班级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了“我的班级我做主”,构建起师生共建、学生自治的良好教学生态。
竞猜式游戏: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热情
竞猜式游戏板块旨在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比如,课程设计了“老师带你环游世界”的游戏,教师选取自身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照片,将其作为素材融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些照片时提出一系列趣味问题,如“猜猜这张照片拍摄于哪个国家?当地最著名的美食是什么?”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猜。
此环节中,小组成员可综合运用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工具,结合书籍、网络等多元渠道查阅资料,通过热烈的团队研讨进行果断分析决策。在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中,各小组充分发挥成员特长,紧密配合、高效协作,整合线索寻求答案。最终,以抢答的形式展示成果,在竞争氛围中激发学习热情,既锻炼信息整合与运用能力,也强化团队凝聚力,让学生在科技赋能与合作探究中深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
互动式参与:在愉悦氛围中专注学习
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参与度,课程引入萌趣道具互动环节。教师提前准备具有鲜明特色的萌趣道具,在课堂活动转换时,通过萌趣道具随机抽取学生小组参与下一项活动。抽取过程中,搭配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营造紧张而有趣的氛围。
比如,在完成语音教学实践后,课程引入萌趣道具“可爱的小粉象”开展课堂互动。伴随着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教师手持道具开启“幸运传递”环节,让学生们如玩击鼓传花般传递道具。当音乐停止时,持有道具的学生所在小组,将成为承担语法教学实践任务的“幸运小组”。这些小组需利用课后时间,围绕语法知识精心设计趣味活动或案例,在后续课堂中化身“小老师”进行展示分享。这种充满童趣与惊喜的互动方式,不仅为课堂注入轻松愉悦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热情,使大家时刻保持专注,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同时也赋予学生更多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
戏剧式体验:角色代入演绎课程内容
体验式戏剧活动以“共读一本书”为基础,通过迷你短剧的形式开展团队比拼,助力学生深化课堂学习体验。
比如,本学期我们选定《教师的沟通力》这本书展开迷你短剧拍摄。这部著作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教师与学生、同事、家长等不同群体沟通的实用方法,针对各类沟通场景中的常见问题,提供了详实的应对策略,堪称教育沟通领域的实用指南。
学生在深入研读此书后,需结合书中的理论知识与自身观察到的校园生活、家校互动等真实场景,进行短剧剧本的创作与编排。他们将化身编剧与演员,围绕师生矛盾化解、家校合作推进、同事协作交流等主题,设计对话与情节。在排练与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通过角色代入,深入理解教育沟通的重要性与技巧,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真正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运用的跨越,进一步提升对教育场景的理解与认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准确性、剧情创意、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还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沟通协调能力与创造力,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对知识探索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魔术式表演:在互动中拉近师生距离
魔术魅力时刻环节是密切师生关系的独特环节。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魔术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温馨融洽的课堂氛围。在魔术魅力时刻环节,我们精心设计了心理魔术与错觉魔术两类表演,其中心理魔术尤其受学生喜爱。这类魔术中,魔术师仿若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神秘莫测的表演效果总能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在互动中悄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课程开始时,教师将一个密封的神秘信封郑重交给一名学生妥善保管。随后,教师拿出教科书,随机邀请三名学生分别说出 1—9中的一个数,并将这些数字依次写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再邀请另一名学生,对这三个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大声报出计算结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翻到课本中与计算结果对应的页码,并朗读该页的某一行文字。令人惊叹的是,学生读出的内容竟与之前密封信封内的文字完全一致!
在这充满悬念与惊喜的过程中,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在感受魔术魅力的同时,也让课堂充满欢乐与探索的氛围。表演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尝试魔术,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简单魔术动作,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鼓励,增强了在课堂中的归属感,使课堂充满温暖与活力 。
通过以上五个特色教学板块的有机结合,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全方位满足了学生在“权利”、“乐趣”和“归属感”等方面的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实践范例。
课程改革获得多方赞誉
在2025年4月28日的结课仪式上,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杨国顺高度认可团队在英语教学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与心血,并着重表扬了课程团队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探索,认为此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大家能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收获成长与快乐。
教务处副处长周耀表示,其一,教师以赤诚之心深耕课堂、关爱学生,这份热忱与专注必然能被学生真切感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塑造良好师生互动的关键纽带。其二,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创新精神,不仅能在当下的课堂中传递,更会在学生心中播下火种,激励他们未来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工作,实现教育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唯有以心换心的教育实践,才能为教学创新注入持久动力,实现教育价值的长效传递。
人文与外语学院院长季红琴教授认为,“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通过系统性创新,成功构建了以学生需求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这种改革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在互动实践中深化了师生、生生间的信任与协作,课堂内形成的沉浸式学习氛围,让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真正实现了有机融合。
同学们更是收获满满
英语22级9班覃思思同学说,在这个课程中,很高兴能接触到平易近人版、活泼可爱版、专业严肃版的彭老师,让我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上如此特别的课堂,无论是“天选之组”还是“玩偶传人”,老师的脑洞好像根本看不见底,使得每次课堂有快乐、激动、紧张。最开始只是觉得有趣,慢慢地知道了这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
英语22级4班的刘红梅深情地说,教师真的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我自身通过这门课程,也得到了锻炼,非常有成就感。我是一个超级内向和社恐的人,在得知我们有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十分忐忑和抗拒的,甚至有放弃这门课程(退课)的想法。但是现在,我很庆幸自己留了下来,毕竟,这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嘞,所以我想试试,趁着自己年轻,挑战自我,体验不同的东西。每次临近上台当小老师的时候,我其实内心十分紧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拍小组视频。非常感谢彭老师和朋友的鼓励,让我能够完成这么刺激的体验,虽然最终发现人各有所长,但我觉得我勇敢尝试了,也很不错!
英语22级6班的陆述涛表示,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参与邀请校长和学院领导出席结课仪式的经历,成为我在英语教学活动课程中最难忘的一课。当校长的来电祝福在课堂上响起,那一刻的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敬佩。这段波折不断的“追光之旅”,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灵活应变,更让我深刻理解了教育者身上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对事业的无限热忱。这份执着与担当,将成为我未来道路上最珍贵的成长养分。
英语22级4班的范婧文,体验了班级“讲台清洁工程师”职位后深有感触,“这个职位看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其实作用大大的,因为我知道一个好的讲台卫生会给上课老师很不一样的教学体验。每次课间我都会跟其他的班级小助手一起打扫讲台的卫生,听到彭老师对于我们打扫后的夸赞,感觉心里特别的欣慰,可以为班级做出自己的奉献,特别有成就感。”
英语22级6班的王文君说,彭老师每天还会在课程QQ群里发布一些缓解情绪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其中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个是悖论放松法,焦虑时尝试说:“我允许自己紧张”,承认情绪反而降低皮质醇水平。就像给气球开个小口,压力会自然释放。在学习彭老师发明的这个方法之后,我们在讲解儿童启蒙英语时,就比之前轻松了许多,不再那么紧张。
英语22级1班李琴香担任班级摄影师,对这个职位,她也有着自己的体会,“我的工作远不止按下拍摄键那么简单,抓拍下每个人鲜活而闪光的时刻,拼接成共同的美好回忆,是我们作为班级摄影师的希望。”还记得课堂上彭老师一口气念了十几遍绕口令,同学们用英语、普通话、方言给视频配音,这些藏在教学流程之中的精彩瞬间,都是我重点捕捉的画面。相册里存着的不仅是影像,更像是一本立体的课堂日记。每次看到照片时都在想,原来学习过程中那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真的可以通过镜头变成永恒的记忆拼图。
点击下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