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智汇隆回:人文与外语学院博士团绘就"非遗活化+产业攻坚"振兴新图景

时间: 2025/07/07   作者:   点击:

本网讯(人文与外语学院 刘姿妤)近日,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博士团队赴邵阳隆回县开展为期 4 天的 “三下乡” 社会实践,这支由英语、翻译、农业数字传播与国际语言服务、数字商务与跨境电商等专业组成的团队,通过非遗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在非遗传承领域,团队深入滩头木版年画传承基地、花瑶挑花传习馆及虎形山呜哇山歌传承地进行实地考察。在滩头木版年画传承基地,团队观摩省级传承人尹冬香展示“刷版、匀墨、揭画”等传统工序,并尝试通过直播形式展现非遗制作过程。于花瑶挑花传习馆,团队见证了传承人沈燕希 “无稿成花” 的精湛技艺,其制作的筒裙经 30 万针挑刺而成,采用 “反面挑、正面看” 技法,极具艺术价值。团队通过直播推广,让"养在深闺"的非遗"破圈"生长。针对原始呜哇山歌,团队记录省级传承人陈乾娥演唱场景,从学术角度梳理其音乐特征与文化内涵,为非遗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产业发展调研方面,团队走访当地企业,为产业升级建言献策。在军杰食品辣椒生产线,团队针对企业海外市场拓展问题,提出 “深耕东南亚市场、布局跨境电商” 的建议;针对宝庆公司龙牙百合产业在品种优化、产品研发及运输环节的难题,团队提出以品种改良为核心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思路;在鸿利药业金银花种植基地,团队了解 “七成熟采摘” 工艺及绿原酸提取技术应用,探索传统药材产业升级路径。

实践期间,博士团走进魏源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团队成员与当地青年党员共同参观“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生平事迹展,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魏源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展开研讨,青年党员代表表示,要将魏源经世致用精神融入基层工作,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博士团成员曾喜、熊秋云以“一颗有理想的种子”为主题,为山区儿童打造特色课堂。课程融合农业知识科普、梦想教育,双语互动教学,引导孩子们将个人梦想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现场气氛热烈。

调研期间,博士团队与隆回县委组织部召开座谈会,提出 “红色教育 + 非遗直播 + 企业调研” 的 “1+2+3” 实践模式,得到地方政府积极回应。隆回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翠婷表示将提供政策支持,推动校地企合作落地。

四天实践,三重突破:团队借助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为隆回县非遗文化传播提供新途径,助力 “湘” 字号非遗扩大影响力,通过对当地农业企业的实地调研,提出针对性产业升级建议,为农业全产业链优化提供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构建起"大学生+传承人+新农人"的人才共育模式,让青春智慧与乡土经验碰撞出创新火花。


点击下载文件: